眼下,農村里逐漸泛黃的稻田預示著豐收季的到來。連日來,南湖區各個農機合作社的機手們紛紛加裝“北斗導航定位系統”,用科技“武裝”拖拉機提升翻耕成效,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水平。
綠農農機合作社的機手都鳳濤,今年上半年已經加裝了“北斗導航定位系統”,拖拉機翻耕秸稈還田過程中,翻耕深度多少、時速多少、翻耕面積多少等信息實時顯示在駕駛座旁的液晶顯示屏上,田塊多大,做了多少,基本由農戶說了算的情況也成為“過去時”,作業水平也在不斷探索實踐中得到提升。
令都鳳濤高興的是,花近2900元加裝的“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南湖區政府每臺給予60%的補助,自己只要掏1100多元就能享受到12顆衛星定位服務。今年,南湖區政府出臺的2017年度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指導意見,特別增加了初步探索秸稈還田機械北斗定位,提高信息化水平,以便于在還田作業期間對機械秸稈還田的調度和監管,為全區秸稈機械化還田按時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杜絕秸稈露天焚燒,保護生態環境,讓農作物秸稈最大化綜合利用成為南湖區促進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迫切需求。近年來,南湖區堅持標本兼治、疏堵結合,強化政策支持、科技支撐、監督管理、利益引導,大力推進秸稈資源化、產業化利用,依法加強秸稈管理和禁止露天焚燒,建立并完善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農民參與的秸稈綜合治理機制。
據區農經部門估算,今年全年南湖區可收集秸稈達14.3萬噸,綜合利用量將達13.5萬噸。目前,在南湖區,秸稈除了用來發電、做飼料、制作食用菌基料等,主要還是肥料化利用,通過機械化切碎翻耕還田。
為提高秸稈收集利用機械化水平,南湖區在加大秸稈翻耕還田補助力度的同時,加大農機補貼力度,推廣原有的收割機上加裝、改裝秸稈切碎裝置,實現一機多用;推廣與原有拖拉機配套的滅茬機、秸稈粉碎還田機、驅動耙、翻轉犁、開溝機等常規秸稈還田機械。鼓勵各主體購置各種類型秸稈撿拾壓捆機、抓草機及秸稈粉碎機、揉絲機、裹草打包機等機械,實現收割、打包機械化,提高秸稈收集效率。
南湖區對當年度本區籍或農業機械登記注冊在本區的從事秸稈回收利用的組織和個人進行農機購置補助。今年新增對加裝北斗導航定位系統的農機,區級財政給予每臺定位系統60%補助,加快全區秸稈還田機械北斗定位推廣。上半年試點安裝的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如今已在農機合作社全面推廣,目前已有40多臺拖拉機安裝,并呈繼續增加態勢,預計今年全區安裝總量將超50臺。
文章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