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采用全透明的非智能型MODEM時,由于在傳輸的頭(發射機起動至穩定)、尾(接收機靜噪關閉一剎那)接收方的RXD上會產生一些亂碼,需要用軟件進行"過濾",剔除這些亂碼。此時根據我們的經驗,系統軟件最好不用VB做,否則串口可能會產生"死機"現象,具體表現為PC機的COM口能發不能收。當然如果軟件處理得當,這一問題也是可以避免的。在使用智能型MODEM時,不會出現以上問題,因為MODEM已經把亂碼自動過濾了。
2、應選用合適的直流穩壓電源,要求抗高頻干擾能力強、紋波小、并有足夠的帶載能力;最好還具有過流、過壓保護及防雷等功能,確保數傳電臺正常工作。
3、不要在超出數傳電臺環境特性的工作環境中使用,如高溫、潮濕、低溫、強電磁場或灰塵較大的環境中使用。
4、不要讓數傳電臺連續不斷地處于發射狀態,否則可能會燒壞發射機。許多數傳電臺或MODEM都具有"長發"保護功能,可以設定最長的連續發射時限,確保發射機不被損壞。所以對數傳電臺編程時應很好地利用這一功能。
5、數傳電臺的地線應與外接設備(如PC機、PLC等)的地線及電源的地線良好連接,否則容易燒壞通信接口等。切勿帶電插、拔串口。
6、許多數傳電臺的RS-232C(或TTL)通訊口,除了TXD、RXD、GND外,還必須有RTS送發請求信號(控制發射機發射),但許多PLC的串口不能提供出RTS信號。此時可以通過對PLC的編程把某一輸出點設定為RTS信號即可。
7、在對數傳電臺進行測試時,必須接上匹配的天線或50Ω假負載,否則容易損壞發射機。如果接了天線,那么人體離天線的距離最好超過2米,以免造成傷害,切勿在發射時觸摸天線。
8、由于無線電臺的發射機起動(從功率為0W上升到最大功率叫做發射機起動時間)及接收機的靜噪開啟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個時間根據不同的電臺從幾個毫秒到幾百毫秒不等),所以在發送數據時應注意:如果在打開發射機的同時(即RTS有效),即向空中送出數據(TXD),這樣由于此時發射機尚未穩定工作、接收方的靜噪也未打開,前面一段數據就會丟失。正確的方法是:當打開發射機后,等待100ms~200ms后再送出數據,數據發送完畢后,拖延10-50ms左右后再關閉發射機。對于象MD4800系列的智能型MODEM來說,這部份工作已在MODEM的軟件中完成,用戶不必在自己的軟件中進行上述處理,也不需要提供RTS信號,只要按正確的速率、格式把數據送至TXD即可。但不要忘了對于無線半雙工電臺而言,收發轉換時間是永遠存在的,接收方在數據接收完畢后最好不要立即起動發射機返回數據,而應過了收發轉換時間后再起動本方的發射機。當然,日精數傳電臺在配上ND886,MD4800及MD9600系列智能型MODEM后是可以適應快速的收發轉換的,即接收方在收到數據后可以馬上返回數據,不需要考慮收發轉換時間.但對大多數其他數據電臺及MODEM來說,無法實現這一點.使用時應注意根據所用產品的收發轉換時間在軟件上加以配合。
天線的選用與架設
1. 全向天線的架設
全向天線架設時要求天線離塔身或避雷針的距離大于1個波長,天線頂端與避雷針頂端連線與避雷針的夾角小于45°。原則上天線應朝向通信距離較遠(或通信難度大)的一邊,天線與繢線連接部分要做好防水工作,應用防水專用膠帶密封。如果通訊距離要求較遠,則應盡量提高天線架設高度,并選用全向高增益天線。如果要求在某一特殊方向增強信號,可選用四環陣或八環陣天線。
2. 定向天線的架設與選用:
定向天線架設時要求振子與地面垂直,方向盡量對準中心站的全向天線。如果通訊距離較遠,則定向天線應盡量增加高度及增益,天線與饋線的連接處同樣處應做好防水工作。
饋線的安裝與選擇
饋線應順著鐵塔或桿子引到電臺上,中間用線扎捆在桿子上,以免被風吹動。饋線的長度正好即可,不要過于長,否則會增加損耗。饋線要避免尖銳的彎折,彎曲弧度應大于120度。中心站一般應選用直徑12mm以上的低損耗饋線或饋管,以確保整個系統的通信信號;分臺可根據距離遠近,選用直徑為7mm、9mm、12mm的低損耗饋線,特殊要求的可選擇更低損耗的饋線。另外,不管是全向還是定向天線,必須牢固架設,應具有抗12級臺風的能力。多雷電地區,建議在天線與饋線之間串上一只同軸避雷器。